映象网首页 > 热点新闻 > 正文

出彩河南人 凭啥这么任性
  • 2015年03月17日 07:59

  • 来源:映象网-东方今报

  关键词——能吃苦

  说实话、有情怀,这一切,其实来之不易。

  将杂技玩得技惊国人的刘振奇,与许多拥有“童子功”的杂技娃娃不同,他到了16岁“高龄”才开始接触杂技表演。半路入行虽不易,但刘振奇向东方今报记者透露,这其实是圆了自己儿时的“武术梦”:“我小时候喜欢翻跟头,整天幻想自己能像小说里的大侠一样飞檐走壁。”而他真正下定决心投身杂技,还是因为受到了发小的“诱惑”:“上初三的时候,我的发小去杂技团里面学习了武术,回来在我面前表演翻跟头,倒立空翻什么的,我特别羡慕。我问他我能学会吗?他说能!真的能!”就是这句话,鼓励了刘振奇,尽管父母坚决反对。他还是千方百计地说服了父母。

  可是,当时的他并不了解杂技的苦,只觉得杂技很好玩很新鲜。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后,刘振奇才意识到,对他这样一个半路出家的“高龄”杂技学员来说,想要让自己达到同行一样的精湛水平有多么艰难。“我是一起练杂技的学员中最晚开始练的,人家都从六七岁就开始了。所以我当时各方面素质都很差,腰啊腿啊练起来都非常吃力。”自知基本功很差,刘振奇便坚定地走起了“以勤补拙路线”。别人一天练习八个小时,他就练习十个小时;别人累了休息,他继续练功拉伸。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,日复一日的勤学苦练让刘振奇“后来居上”,一举拿下了杂技团中年终考评的特等奖,成了同团学员中成绩最好的一个。

  对于这次《出彩中国人》中的亮相,刘振奇坦言自己等了很久,也准备了很长时间,“以前表演的都是六把椅子。八把椅子这样的高度和难度,我从来不敢想。但一想到走上这么大的舞台,这么多的人会看到我的表演,我拿出勇气要挑战自己,挑战极限。”果然,这一挑战,不仅证明了自己,更追平了世界纪录。

  据悉,“高空叠椅”杂技的世界纪录是八把椅子的高度,而刘振奇这次的表演还在椅子最下端加了四支酒瓶,在难度上可谓更胜一筹。

  关键词——幽默感

  当然,在这个快节奏的年代,尤其是快餐化的电视节目面前,如果你想令观众耐心领会讲实话、有情怀、能吃苦这些品质,那么你的表演首先要有趣。

  90后的豫剧老师张卫方,在央视《家庭幽默大赛》上,就将“有趣”这一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,连以幽默著称的“童话大王”郑渊洁都成了她的粉丝。

  彼时,24岁的张卫方一人分饰多角,将《甄嬛传》演绎成了“幽默豫剧脱口秀”。精彩表现收获评委郑渊洁、朱丹、刘仪伟一致认可。郑渊洁称赞:“衡量教育是否成功,需要看受教者是不是对这门课的兴趣越来越大。我觉得你不管教什么,孩子们的兴趣都一定会越来越大。”

  接受东方今报记者专访时,张卫方透露,自己1990年出生于河南安阳,从小喜欢戏曲,后来来到郑州系统学习了六年豫剧,因为喜欢唱歌,也想通过不同的唱法,更科学地学习演唱,所以大学期间学了歌剧专业,老师用美声唱法、民歌唱法、戏曲唱法教学,让她收获颇多,令她可以用三种方式演唱。2008年,18岁的张卫方参加了河南卫视《梨园春》,凭一首《红灯记》取得全年银奖擂主的成绩。2011年,她来到北京的一所学校,成了那里的豫剧老师。

  回顾这一路走来,张卫方说,是家乡的老师们给了她太多好运和启发。

责编:刘天娇
0